濡沫江湖中有關(guān)佛學(xué)的題目需要根據(jù)題目來選擇對應(yīng)的答案內(nèi)容,下方收集了一些詳細(xì)的佛學(xué)題目以及對應(yīng)的答案內(nèi)容匯總大全!
濡沫江湖佛學(xué)題目答案詳情大全
1、內(nèi)心起瞋恚,要以()對治?慈悲觀
2、人是眾因緣和合而生,故名?眾生
3、人所居住的國土是?南贍部洲
4、佛陀在()為五比丘說法?鹿野苑
5、佛陀告訴我們?nèi)松校?strong>以上皆是
6、聲聞是聽聞到()而悟道?四圣諦
7、佛陀的侍者是?阿難
8、斷除三界煩惱的圣人是?阿羅漢
9、彌勒菩薩住在?兜率天
10、凈土宗的蓮池大師是指?祩宏
11、稱為妙吉祥的菩薩是?文殊師利
12、菩薩初地是?歡喜地
13、僧伽是?和合眾
14、吾人所居的娑婆世界,經(jīng)中稱?三濁惡世
15、佛教最短的經(jīng)是?心經(jīng)
16、佛教最早傳入中國的經(jīng)典是?四十二章經(jīng)
17、欲行菩薩道,首先要具備的條件是?發(fā)菩提心
18、第一位到中國的有名譯經(jīng)家是?鳩摩羅什
19、佛陀開示弟子當(dāng)精進(jìn)不放逸,因為人命在?呼吸間
20、何謂三藏?經(jīng)律論
21、天臺宗以()為依據(jù)?法華經(jīng)
22、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是?舍利弗
23、八正道中,屬于慧學(xué)的有?正見正思惟
24、佛教是屬于?實觀宗教
25、佛陀弟子中,多聞第一的是?阿難
26、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觀音菩薩的道場是?浙江普陀山
27、《維摩經(jīng)》的理想世界是?人間凈土
28、佛教史上第一座精舍為?竹林精舍
29、四大菩薩中,觀音菩薩代表?大悲
30、西方三圣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
31、我們應(yīng)當(dāng)以()來認(rèn)識世間上的善惡?正見
32、學(xué)習(xí)佛法的過程中是修習(xí)?戒定慧
33、東方三圣是藥師琉璃光如來、日光遍照菩薩和()菩薩?月光遍照
34、佛教以蓮花代表?清凈
35、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義是四圣諦、十二因緣和?八正道
36、普賢騎象表示?行愿之威猛
37、佛弟子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五戒
38、佛教教義異于其它宗教的特質(zhì)是?緣起
39、佛法所說的空是指?無自性之義
40、佛教講的三毒是指貪欲,嗔怒和?愚癡
41、“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此段經(jīng)文出自?金剛經(jīng)
42、波羅蜜是指?到達(dá)彼岸
43、三寶是指?佛法僧
44、檀那是什么的意思?施主
45、「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稱為?三法印
46、五戒不包括?不旅行
47、優(yōu)婆塞和優(yōu)婆夷分別是指?男、女居士
48、有一尊菩薩手握利劍,騎獅子座上,他是?文殊菩薩
49、《心經(jīng)》中的觀自在菩薩又稱為?觀音菩薩
50、四恩是指父母恩(家庭)、眾生恩(社會)、國土恩(國家)和?三寶恩
51、三法印是辨別佛法與外道的方法,三法印是指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
52、現(xiàn)世在此世界成佛的是釋迦牟尼佛,那么下一個在此世界成佛的是?彌勒尊佛
53、人生最大的錯誤是?邪見
54、四圣諦包括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55、中國禪宗第六祖是?惠能大師
56、印度中觀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龍樹菩薩
57、佛教的教主是?釋迦牟尼佛
58、凈土宗的修持不求?神通
59、中國佛教于?東漢
60、以下何部經(jīng)典不是談般若空性?四十二章經(jīng)
61、佛教不以修持什么為目的?神通
62、佛教弟子包括?以上皆是
63、念佛的目的是?清凈自心
64、以下何者不是佛教徒應(yīng)有的行為?貪污
65、五戒指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不飲酒?不邪淫
66、三論宗的三論系指中論、十二門論以及?百論
67、八苦中,指因身的不協(xié)調(diào)所引起的是?老病死苦
68、「住胎如處牢獄,出胎如被山夾」,是指八苦中的?生苦
69、觀十二因緣而悟道者,稱為?緣覺之義
70、六度中的禪定波羅蜜是用來對治?散亂
71、苦、樂、不苦不樂是屬于什么的范圍?受
72、佛陀于()入涅盤?拘尸那羅
73、佛陀初轉(zhuǎn)法輪之地是?鹿野苑
74、佛陀入涅盤前所度的最后一位弟子是?須跋陀羅
75、佛經(jīng)有云「人有三事勝過諸天」,即憶念、梵行?勤勇
76、凈土九品的中品人士,發(fā)的是憶念、梵行和?出離心
77、修學(xué)佛教五乘共法,仍應(yīng)以()為第一條件?歸依三寶
78、學(xué)佛應(yīng)以什么為首要?正見
79、正見就是什么?正確的見解
80、凡由思心所力|意志力所推動的,都是?業(yè)
81、殺父、殺母等五無間業(yè),來生將墮?地獄道
82、諸業(yè)在沒有受報以前是?不會失壞
83、人死了以后?生前善惡定
84、供養(yǎng)父母是屬于?恩田
85、十善業(yè)當(dāng)中比例占最多的是什么,故不可不慎?口業(yè)
86、修定主要依于?慈心、凈戒
87、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出自?華嚴(yán)經(jīng)
88、哪一部經(jīng)是佛無問自說?阿彌陀經(jīng)
89、三昧水懺的因緣起于?悟達(dá)國師
90、人天三福行是布施、持戒和?禪定
91、完全斷盡貪瞋癡不再輪回生死的圣者,是指?阿羅漢
92、民國初年,提倡人生佛教的是?太虛大師
93、被中國佛教尊為「八宗之祖」的是?龍樹菩薩
94、以誦《阿彌陀經(jīng)》為主的懺儀是?三時系念
95、智者大師是()的祖師?天臺宗
96、在家學(xué)佛的男眾稱為?優(yōu)婆塞
97、佛是自覺、覺他、(),?;垭p全之圣人?以上皆是
98、二乘人是指?聲聞、緣覺
99、三界是欲界、色界和?無色界
100、四生是指胎生、卵生、濕生、()?化生
101、三毒之一的「貪病」,要以知足、舍以及()來對治?持戒之法
102、菩薩所修的四攝法是指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103、「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xiàn)實。」這句話是哪個大師所說?太虛
104、下列何者是佛教信仰的儀式?皈依三寶
105、人間佛教的意義?以上皆是
106、佛教教旗,是根據(jù)佛陀成道時圣體所放出的色光制成的,此色光有?五色
107、六道指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
108、人在睡覺中,有時前六識不起作用,但不是死亡,因為有什么執(zhí)持根身?第七識
109、三惡趣,悉由煩惱的()所召感的業(yè)報?貪瞋癡
110、近代佛教太虛大師提倡人生佛教,現(xiàn)代佛教星云大師倡導(dǎo)()的佛教?人間生活
111、「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這句話的出處是源自?法華經(jīng)
112、四正勤是已生惡令永斷、未生惡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得生
113、菩薩所修的六度法門,善心布施可以度化()的人?慳貪不舍
114、人死之后,有三種力量會決定他的上升或下墮:隨重業(yè)、隨習(xí)氣、()?隨意念
115、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語,意譯為?正等正覺
116、依維摩詰經(jīng)所示「居士」的意思是指?在家學(xué)佛者
117、親屬過世或欲超渡,應(yīng)多為亡者?以上皆是
118、佛教傳到中國后,由(),根據(jù)印度與西域的梵音,配合中國的因調(diào),首先作成了漁山梵唄?陳思王曹植
119、人天果報以布施、持戒、()為主?修定
120、不綺語是指不說()的話?無意義
121、持戒的根本精神是基于()而自愿持戒?本于慈悲
122、可以用來驗證是否何乎佛法旨者的是?三法印
123、中國佛教史上唐代著名的高僧,曾于七世紀(jì)到印度取經(jīng)的是()大師?玄奘
124、十善業(yè)又分身、口、意三類,意善業(yè)有三,是指離貪欲、離瞋恚?離邪見
125、俗話說:「家家彌陀,戶戶()?!箍梢姺鸾淘谥袊鐣绊懼辽钋覐V?觀音
126、人死后,是依()決定往生趣向?業(yè)力
127、佛歷元年是由什么時候算起?佛陀入滅時
128、目前中國佛教出家眾受菩薩戒后,頭頂上燃戒疤是()的?個人發(fā)心
129、念佛法門是()的修行法門?三根普被
130、修行不問是與非、有理與無理,這是什么心呢?平等的心
131、進(jìn)入佛堂,應(yīng)有()、不可任意批評等禮儀?以上皆是
132、佛教用什么東西供佛最為適宜?以上皆是
133、超薦亡靈時,誦持彌陀經(jīng)及()最為適宜?往生咒
134、為人祝壽時,最適合誦普門品、大悲咒以及?以上皆可
135、下列各經(jīng)典中,屬于佛教者為?法華經(jīng)
136、中國佛教第一座佛教寺院是?白馬寺
137、佛教的「萬法唯識」,這是()的主要思想?法相宗
138、世親是()思想的弘揚者?唯識
139、六度中不受外境所惑,保持清明的心境,來判斷非、邪惡的是指?智慧
140、菩薩以慈、悲、喜、舍四種精神,度無量眾生,稱為?四無量心
141、阿彌陀經(jīng)是(),所依的經(jīng)典?凈土宗
142、佛陀在世時,印度最忠誠擁護(hù)佛法的國王是頻婆娑羅王和?波斯匿王
143、佛陀初轉(zhuǎn)法輪是宣說?四圣諦
144、十善業(yè)中,屬于「身」的三善業(yè)是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145、密宗所謂「三密相應(yīng)」是指()與佛相應(yīng)?身口意
146、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的內(nèi)容是?緣起法
147、佛門中的「四大」皆空是指:()皆空?地水火風(fēng)
148、佛陀告訴弟子們,佛涅盤后應(yīng)以()為師?戒法
149、佛陀在那一部經(jīng)中宣說斷善根的闡提也可成佛?法華經(jīng)
150、佛教的出家人姓「釋」是由()大師所提出?道安
全部評論